咨詢熱線:18681983210(微信同號)
公司郵箱:2433982298@qq.com
公司地址:陜西省寶雞市高新開發區磻溪鎮潘河村五一造紙廠區
近日,河南一女子曬出婆家所給26.8萬元彩禮,引來熱議;河南一小伙在與未婚妻分手后,開車掛橫幅用大喇叭討要近18萬元彩禮錢,也受到網友關注。
娶個老婆要花數十萬
“訂婚錢一般是6.6萬元或8.8萬元,‘換大喜’定結婚日子男方再給女方16.6萬元或18.8萬元,酒席一般都是500元左右的包桌,頭婚的要付給媒人說媒錢8000元,二婚的要給媒人10000元或是12000元……”楊立忠(化名)家住豫北地區,六十多年來幾乎沒離開過農村,他對當地的婚禮風俗較為熟悉。
楊立忠介紹,近年來當地農村年輕人結婚,花費越來越離譜。“現金只是花銷的一部分,更重的負擔是車子和房子。只要一訂婚,就要房子,現在人工、沙子和水泥都貴,在村里蓋處房子少則也得20萬元,有的光在村里有房子還不行,還要求縣城有房。”楊立忠說,這些還都只是大的支出,還有很多小的開銷,比如買“三金”,為女孩換手機、買衣服,結婚時男方還要準備十五六床新被子,辦酒席,給壓柜錢等等。
“訂婚后結婚前,如果趕上過年或中秋節,男方就要開著三輪車到女方家送‘節禮’,滿滿一車子。現在流行送一整只羊、一箱酒、兩條煙、各種水果飲料等等,算下來也要幾千元錢。”楊立忠盤算著,真正把婚事辦下來,少則三四十萬元,多則五六十萬元,村里有戶人家孩子結婚,花費竟高達上百萬元。
“現在家里只有一個男孩的不好找媳婦,將來父母老了,負擔重。兩個男孩的更困難,基本上一個兒子結婚就把錢花光了,還要欠下一屁股債,第二個孩子結婚彩禮就沒了著落。家里情況比較好的就是,一個女兒一個兒子,最好的就是上面有兩個女兒,下面有個小兒子,這樣孩子結婚的負擔最小,也是媒人比較喜歡的好茬子。”楊立忠感嘆農村彩禮的高昂,也感嘆農村父母的不易。
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,結婚花費巨大,向親戚朋友借錢辦婚事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,但這些外債多由年老的父母償還。“因為結婚向別人借錢的,這個錢最難借到,因為不知道啥時候還。老兩口年紀都大了,外出打工好多地方都不要了,猴年馬月才能掙上一二十萬元還給人家啊。”楊立忠說,他的外甥結婚已有六七年,當時欠下的外債還有十幾萬元沒有還上。
“訂婚后,如果男孩女孩相處不來,當地有個不成文的風俗,男孩退婚女方可以拒絕退還彩禮。但如果是女孩退婚的話,則必須退還彩禮。”楊立忠說,給出的大筆彩禮有時還面臨著風險。
和楊立忠同鄉的小伙子陳慶生(化名)介紹,他的發小四五年前結婚,粗略地算了一下,整個婚事辦下來花費了五六十萬元。
“光是現金就拿了22萬元,蓋新房又花了20多萬元,另外還買了一輛10萬元左右的車,還不算辦酒席的錢。”陳慶生說,普通的家庭根本無法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,多是從親戚朋友處借的。“有時候結婚就像買彩票,碰到通情達理的人家,彩禮還可以回來一部分。運氣不好,碰到不明事理的,一分錢也回不來,借的錢要好多年才能還清。”陳慶生說,他也在為自己的婚事發愁,高價的彩禮還沒有著落。
“小伙被騙18萬彩禮,開車拉橫幅尋人”一事,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。而像林敬所遇的彩禮糾紛,在一些農村地區并不鮮見。據媒體報道,早在2014年,河南省寧陵縣有關婚姻彩禮的案件就占到了家事案件的近三分之一。2020年,商丘中院專門出臺文件裁判指引,明確規定返還彩禮時,對超出10萬元的部分全額返還,10萬元以內的部分按比例返還,努力以司法政策積極引導群眾降低彩禮門檻,推動移風易俗。
多方大力遏制高價彩禮
高價彩禮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。據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7月25日消息,近日,經地方申報、調研考察、綜合評估等工作環節,河南省民政廳同意將開封市,平頂山市寶豐縣、葉縣,濮陽市,商丘市永城市,信陽市潢川縣,濟源示范區等20個地區確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。此后,各實驗區都相繼推出相關政策,其中整治高價彩禮、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成為重要工作內容。
河南省婚俗改革實驗區之一的寶豐縣,隨后印發了《寶豐縣民政局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》。縣民政局負責人介紹,將多手段引導廣大婚育新人選擇文明、節儉、莊重的文明婚育新風尚,對高價彩禮、鋪張浪費、低俗婚鬧、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展開綜合整治,營造良好社會風氣。
“我們通過調查研究,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現狀、人口結構和風俗民情等實際,提倡城鄉居民彩禮不高于6萬元,通過確定彩禮‘限高標準’,引導婚嫁雙方逐年降低彩禮數額,少要或不要彩禮,杜絕大操大辦,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。”同樣入列20個婚俗改革實驗區的焦作孟州市,其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各鄉鎮(街道)根據以上標準,指導各村在村民協商自愿、體現自治原則的基礎上,因地制宜制定細化本村紅事標準,村紅白理事會負責實施和監督。
孟州市民政局要求,各鄉鎮(街道)先期確定20%的村(社區)作為推進婚俗改革試點,培育典型,以點帶面,在確保到2022年底試點村(社區)初見成效的前提下,到2023年試點村(社區)規模擴大到60%,婚俗改革初步實現制度化、規范化、常態化,2024年,在前兩年試點村的基礎上全面鋪開。
國家層面也開始介入此事。近日,包括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內的八部門聯合印發《開展高價彩禮、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明確自今年8月至2023年12月開展專項治理工作,重點整治高價彩禮、人情攀比、厚葬薄養、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,減輕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農民群眾在婚喪嫁娶中的人情、宴席、彩禮等的支出負擔,使得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孝老愛親、勤儉節約等文明風尚更加濃厚,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。
“集中辦事”隨禮不超50元
彩禮由男女兩家商議確定,外人難以干預,而酒席的規模則是政府部門可以干預的。
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杏花營農場班村現有87戶312人,系移民安置村莊,于2000年6月由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鄉班村原籍遷安至此。班村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倡導推行鄉村移風易俗。
近日,記者在班村看到,全村房屋樣式一致,道路平整干凈。村內中心位置設有專門紅白事操辦場所,名為“移風易俗班村集中辦事大院”,院內灶臺、包間、桌椅一應俱全。“我們還設立了紅白理事會,社區群眾、干部辦理婚喪事宜到社區紅白理事會報備,我們免費提供場地、人員,結合群眾實際情況為群眾制作禮宴菜單,有事集中辦避免了場地重復設置造成的資源浪費。”班村相關負責人說。